2015-01-23 4308

雞.鴨.鵝是台灣最常食用的禽肉,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三餐中,不管是三杯雞、雞精、雞蛋、鴨滷味、拜拜牲禮...都需要禽肉來完成百年流傳的飲食習慣、傳統習俗。禽流感新聞大肆報導,讓吃的人恐慌、養的人緊張、撲殺病禽的人不安。禽流感如同人類的感冒、流感,可以透過自體免疫力提升,抵抗病毒侵犯。

正面看待禽流感,禽流感教台灣人的3件事


雞.鴨.鵝是台灣最常食用的禽肉,幾乎天天都會出現在三餐中,不管是三杯雞、雞精、雞蛋、鴨滷味、拜拜牲禮...都需要禽肉來完成百年流傳的飲食習慣、傳統習俗。

禽流感新聞大肆報導,讓吃的人恐慌、養的人緊張、撲殺病禽的人不安。

其實禽流感如同人類的感冒、流感,可以透過自體免疫力提升,抵抗病毒侵犯。人們的緊張意識讓疫情獲得控制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亡羊補牢是一種方法,但我們更應該關心那些不論有沒有禽流感,都始終如一、嚴格控管禽肉品質的廠商。這些注重品質、注重消費者健康的梁心雞農、鴨農、鵝農,更應該獲得我們得肯定!

禽流感教台灣人的3件事-家禽當哨兵,成為疫情警報器


雞.鴨.鵝等禽類因為長期為人類的常用食材,而成為常見的家禽。家禽的抵抗力較人類低,對於病菌較敏感,禽流感發生時若能正面處理,反而可以成為人類的哨兵,作為流感的警報器。

發生禽流感時如果因為恐慌而隱匿疫情,反而會導致更大的問題。隱匿疫情的壓力其實來自於消費者的譴責與恐慌,以雞、鴨、鵝等禽類維生的農人,不敢冒著傾家蕩產的危險,主動通報疫情,就是害怕台灣媒體一面倒的強勢報導,就想再碰碰運氣,希望疫情會自己減緩。

所以,正面看待禽流感,就是以同理心看待,一起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主動了解禽流感。

禽流感教台灣人的3件事-建立從源頭控管的食安觀念


禽流感發生後有官員帶頭品嘗禽肉、蛋製品,為的是要顧全鴨農的生計。

衛生局也宣傳:吃熟食就能避免禽流感

但是更根本的問題應該是在生產線上游,而不是讓消費者戰戰兢兢的挑選。

任何到達市面上的食物,都應該是完全安全的!

食品事件頻傳,網路也在瘋傳如何自救、如何聰明避開不安全的食品,但是所謂「食品」本來就要可以讓人安心吃,消費者只須選擇想吃什麼而已。從源頭控管就要做到養殖環境控管、宰殺的禽肉都須經過層層藥檢、且須具備受醫師開立的健康證明,才能代表這些食品的安全無虞。產銷履歷制度幫助消費者了解眼前這塊肉來自哪裡、具備哪些檢驗證明,讓消費者吃得更有保障。



禽流感教台灣人的3件事-用消費支持良心雞鴨鵝農


從前的家禽都在開放空間自由走動,常會啄食「雜草」,這些植物常常就是具有特定功效的藥草植物,所以從前的禽類較少生病。禽類養殖可以透過特殊的飼料配方,提升雞鴨鵝的免疫力與健康,避免使用藥劑。

在台灣除了媒體大肆報導的感染禽舍外,更多的是那些不論有沒有禽流感,始終堅持品質,只生產安全無虞的食品生產者。

比如雲林的元進莊:

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紅面番鴨來自元進莊,此次的禽流感疫情,元進莊在第一時間公布了內部機密文件,明確告知目前所有參與契作的禽舍皆無問題,且每一隻電宰的雞鴨鵝都經過獸醫檢視,具備獸醫師開立的健康證明。並且承諾如有疫情絕不隱匿,確保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也保障了同在台灣這塊土地的雞農、鴨農、鵝農的生計。


元進莊-雲林最大的禽類熟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