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4 8594

台灣客家文化-詔安客渡海來台拓墾的時間相當早,雲林縣二崙、崙背、西螺一帶是目前台灣「詔安客」傳統聚落與人口最多的地區。這群到雲林崙背落地生根的詔安客,至今以大家較陌生的詔安話漸漸形成了雲林詔安客家文化,讓我們快來了解雲林詔安文化吧!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


台灣的客家族群,依腔調可分為「四、大、平、安」和「海陸」,其中「四」指的是四縣腔,「大」是大埔調的意思,「平」指饒平腔,「安」指得就是對大家較陌生的詔安腔。

事實上「詔安客」渡海來台拓墾的時間相當早,雲林縣二崙、崙背、西螺一帶是目前台灣「詔安客」傳統聚落與人口最多的地區。2004年雲林縣政府民政局以是否會詔安話為調查基礎,進行客家人口分布狀況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雲林縣「詔安客」總人口數約兩萬一千多人,其中以崙背鄉占八千七百多人、二崙鄉占八千兩百多人最多,而詔安「張廖」大本營的西螺鎮則僅有三百多人。現在崙背與二崙的詔安客多居住在崙背鄉的港尾、羅厝、崙前、西榮、南陽、阿勸等村落,或二崙鄉的崙東、崙西、大義、田尾、來惠村。
或許也是這群到雲林縣落地生根的詔安客長期居住閩南人聚落的相互依存關係,我們這群詔安客的文化特性、語言不自覺地被隱藏起來。這個狀況一直到1998年洪惟仁調查台灣族群方言與李坤錦調查詔安客家人在台灣開墾軌跡研究,「詔安客」才正式出現在學術的調查中,讓這個飲藏於台灣雲林的「詔安客」族群語言與文化,獲得延續的契機。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館


全國唯一的詔安文化館,雲林縣〈崙背、二崙及西螺〉是全台最多詔安客聚居的地區,台灣的詔安客是全世界最有特色的客家文化,並保有詔安客家話及傳統的風俗獨特的文化。
文化館俱詔安客家研究、收藏、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完整且豐富的將詔安客家聚落景觀及人文歷史呈現,成為縣民和觀光客的休閒中心。2013年12月21日開館。

貓兒干生態農場




崙背鄉 枋南村15-1號。全園區不打化學農藥,有時刻意讓雜草叢生。 栽種將近200種可吃可看可聞可玩有毒沒毒、蝴蝶喜歡、鳥兒喜歡、昆蟲也喜歡的植物,因此有了豐富的農村生態景觀。 刻意挖一個生態池,種一些水生植物,放養大肚魚、吳郭魚、蝦子、蜆仔、田螺,然後…紅冠水雞、白鷺鷥、白腹秧雞、緋秧雞、翠鳥就成了常客。 全台獨一無二的舞台,用木條釘製的舞台座落在20幾年樹齡的蒲葵樹叢下,夏夜時辦一場音樂會,再好不過了。 二大塊地毯草綠地,赤腳踩在草地上軟軟涼涼的,很舒服。 有一個有機網室栽培,裡面種比較不怕蟲咬的蔬菜,但每當隔壁農田在噴藥時,蟲蟲大軍就會移師至網室,然後…人只好吃被蟲吃剩的蔬菜。

崙背悠紙生活館




崙背鄉南光路390號。瓦楞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崙背鄉《悠紙生活館》是榮星紙業由傳統包裝紙箱,發展為文創產業所成立的觀光工廠,顛覆一般人對於瓦楞紙的概念,悠紙生活館以瓦楞紙開發玩具產品有『搖搖馬』...,也結合在地宗教信仰文化開發『紙愛媽祖』,還有很多DIY及戶外教學產品,更將崙背鄉的特色產品:客家開口獅、洋香瓜、乳牛、錦鯉魚、布袋戲…都用瓦楞紙展現出來。

有鑒於現今孩童的遊樂玩耍都是3C產品,悠紙生活館乃以瓦楞紙為材料做勞作,讓孩童自由發揮,作為暑假作業借由親子創作過程,讓家庭親子關係更親密,更營造幸福家庭的氛圍。利用生產餘料發揮文化創意,提升資源再利用,提供活動經費及競賽獎金,回饋鄉里讓崙背鄉學校有多元創作平台。悠紙生活館是觀光遊覽的好趣處,適合親子DIY,學校戶外教學,更適合慢慢欣賞紙創意,來崙背一定要來逛一逛悠紙生活館。

崙背奉天宮


崙背鄉中山路280號。東明、西榮、南陽三村守護神,為崙背鄉內歷史最由久的廟宇。創建於清嘉慶二年,至今已超過二百年的歷史,奉祀主神為天上聖母,本宮創建過程,根據廟志記載,在清嘉慶初年,因本地連年苦旱欠收,加上瘟疫流行,庄民瀕臨疾病交迫,人心惶恐之際,庄內有心人士才提議,迎請笨港朝天宮天上聖母聖駕遶境驅邪,祈安植福,在媽祖神威顯赫下,三日後疫疾頓然消失,萬物回春,於是庄民集議興建一座竹茅廟宇奉祀,嘉慶二年竣工,定名「奉天宮」。

崙背美食推薦

●千巧古烘焙工坊(崙背鄉建國路28)

●阿火肉圓(崙背鄉南光路30)

●蜜茶站(崙背鄉建國路18)

崙背景點推薦

●酪農專區(自高速公路下西螺交流道→台1線→延平路→154縣道→即可扺達)

●天衡宮(東明村民權路8)

●順安宮

●昇平戲院

●順天宮(港尾村330)

●第一期公園

●綠色隧道

●天主教堂舊址

●泰安宮

●拱后宮(舊庄村1099)

崙背的地理環境

崙背鄉是彰化雲林平原為現代沖積岩所形成,由土、沙礫研所組成。緊鄰濁水溪,即彰化縣雲林平原西部由東向西傾斜的濁水溪沖積平原上,地勢平緩,全境標高最高處為二十一公尺,最低處為七公尺,地形略雨鞋狀,或稱海棠葉狀。

崙背的由來

因為本地之村落創建於沙丘之背後(本鄉崙前村崙背國小舊址南邊)而得名。開拓先民為躲避暴風及洪水,便選擇地勢較高的沙丘偏南地帶定居,後來人口增加,便以此沙丘為界,稱沙丘南面地帶的部落為「崙前」,稱後移居的沙丘北面村莊為「崙背」,本鄉多偏屬沙丘之北,乃以「崙背」為名。

(圖片來源:客家委員會、雲林詔安客文化館、雲林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