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拜拜習俗全解析: 從年終到開春

農曆新年是台灣民間最盛大的節慶,家家戶戶都會虔誠守習俗,祭拜神明,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吉祥安康。從年終的掃盡穰穰,到新年頭一炷香,層層傳統儀式縝密而有意義。讓我們盤點這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時程: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敬拜土地公 對於務求生意興隆的公司行號而言,每逢初二及十六就必須祭拜土地公,被稱為”做牙”。年終的十二月十六日是”做牙”的最後一天,故又稱”尾牙”。這一天除了虔誠敬奉土地公,公司也會藉機聚餐慶賀,感謝員工一年來的辛勞。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

送神暇暇 農曆臘月廿四日是送神的大日子。諸位神祇如灶王爺、地基主等將回天庭述職,家戶主人得在清晨時分舉行”送神”儀式,焚化門神畫像和香爐中老舊的香灰。待眾神遠離後,方能展開大掃除,為明年伺候新的一眾神祇做足準備。

除夕

拜祖敬神 正月初一前的這一天,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刻。早晚必須分別拜祭地基主、家庭祖先牌位以及迎祖奉祀的諸位神明。祭祖時會在碗筷上插上紅花,稱為”飯春仔”,而祭神後也要在神像上貼上祈福的紅紙春聯。

農曆正月初一

開廟迎新春 新的一年到來,一切重新開始。台灣各地廟宇都會在子時(約凌晨一點)開門納祭,虔誠民眾往往會從半夜就來排隊”搶頭香”,以取得神明的賜福庇祲。返家後,也要向大自然的”天公”行禮致敬。

農曆正月初四

迎神 比鄰而家都要準備供品,迎請一年當值的神祇重返爐火。常見的祭品包括全雞、魚、豬肉、水果、發糕、糖果、香茶和各種金紙。迎神之後,生肖年並要”沖太歲”以避凶消災。

農曆正月初九

天公生 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聖誔,各家要在門戶洞開的情況下,按長幼次序一一上香敬祝聖駕。由於為天界至尊,供品內容相對更加隆重莊嚴。

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拜三界公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台灣各地都有獨特的慶祝活動,如天燈、火龍、炸寒單等。而在道教信仰中,此日子並為上元節,俗稱”拜三界公”,向僅次於玉皇的三官大帝祈福納祥。

總結

由此可見,傳統民俗禮數自有其嚴謹規矩,年年月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透過這些祭祀儀式,我們不僅表達對神明的虔誠,更傳承了世代相傳的文化智慧。相信只要遵循祖禰的祭拜之道,定能迎來新的一年風雨順心、諸事亨通。